All translations on this site are unofficial and provided for reference purpose only.

To view translations, select English under Step 1 (at the right of the screen). Not every item is (fully) translated. If you’re still seeing Chinese, you can use machine translation, under Step 2, to make sense of the rest.

Want to help translate? Switch to English under Step 1, and check ‘edit translation’ (more explanation in the FAQ). Even if you translate just a few lines, this is still very much appreciated! Remember to log in if you would like to be credited for your effort. If you’re unsure where to start translating, please see the list of Most wanted translations.

Call for proposals 2012 National 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Published on: August 17, 2012

Original title: 国家能源局关于征集2012年“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通知 国能科技〔2012〕252号
Links: Original CN (url).

国能科技〔2012252

国家能源局关于征集2012年“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国家能源局近期拟组织开展2012年“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研究,启动“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严重事故仿真平台与氢气控制装置研发”、“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发项目”、“新型、高效LED照明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八个项目(申报指南及申报材料附后),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课题承担单位,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指南要求做好申报工作。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

邮编:100824

Annex:

1、“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申报指南

2、“严重事故仿真平台与氢气控制装置研发”申报指南

3、“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4、“新型、高效LED照明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5、“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6、“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7、“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8、“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9、课题申请书

10、课题概算书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2012817

Annex 1: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 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核电事 业的快速发展和核能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核设施的安全和环 保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如何应对事故 情况下大量的放射性废水处理,减少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是核 电发展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国家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性核事 故的能力,特设立“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项目,围绕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突破关键技 术方法和瓶颈,研制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 研究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本项目 的课题,对于两个以上单位集中申报的课题,将通过专家论证确 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开发核电厂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工艺技术及装置,减少核事故情况下放射性废水的环境排 放。借鉴日本福岛事故中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经验教训,针对突发核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放射性废水,研究无机吸附材料、膜工艺等关键技术,建立吸附-膜技术耦合的集成工艺;形成核事故情况 下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的整体工艺,研制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 急处理装置样机。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两个课题:

课题 1: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的吸附工艺及装置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核事故情况放射性废水中含量高、半衰期长的 Cs、Sr等核素,研究开发可以从放射性废水中吸附 Cs、Sr 等放射性核 素的高效无机吸附材料;制备效率高、反应快、易分离的高性能 无机复合吸附剂;研究吸附反应装置的模式,通过功能强化,在 分离核素的同时,净化废水水质,满足后续膜工艺正常运行的要 求;研制高效、稳定、简单的高性能吸附反应装置。

考核指标:

(1)制备高效无机吸附剂 1-2 种;

(2)研制吸附反应装置:去污系数达到 1000 以上;运行不 受水中含盐量、油类污染物、细微悬浮物等影响;去除放射性污 染物的同时,去除易导致膜污染的物质;

(3)提出吸附反应装置的设计方案与运行参数。 国拨经费控制额:700 万元

课题 2: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的膜技术研究及工艺集成 研究内容: 开展膜工艺研究与设计,评价不同类型膜组件的性能,进行

工艺优化,提高浓缩倍数与去污效率,确定工艺条件与运行参数; 研究保障膜工艺稳定运行的措施与方法;研究利用连续电除盐技 术进行精处理,确保满足应急条件下的处理及排放要求;研究浓缩液处理单元;设计人机交互与工艺控制系统;形成吸附-膜技术耦合的集成工艺路线,研制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 样机。

考核指标:

(1)提出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设计方案;

(2)提出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控制软件;

(3)可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样机,处理规模达 到 1m3/h,液态流出物满足应急条件下的处理及排放要求。

国拨经费控制额:15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2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 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 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 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Annex 2: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严重事故仿真平台与氢气控制装置研发”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内、外对核安全机制的反思,开始 重视营运核电站在面对严重事故时的处置手段与应对极端自然 灾害的能力。如何提高核电厂的严重事故管理能力与核安全水平 已经成为核能领域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依据国家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为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教 训、促进我国核电厂安全技术水平,特设立“严重事故仿真平台 与氢气控制装置研发”项目,自主研发严重事故仿真平台与事故 源项分析平台,集成全范围严重事故仿真样机;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高效、安全氢复合器与在线、连续氢气浓度监测仪表样 机。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推广,提高我国在运、在建核电厂应对严 重事故的能力。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中广核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 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 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严重事故仿真平台与氢气控制装置研发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立足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的技术路线特点,自主研发严重事故仿真平台 与事故源项分析平台,集成全范围严重事故仿真样机,填补我国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与应急响应技术手段的空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安全氢复合器与在线、连续氢气浓度监测仪表 样机,初步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实现严重事故处置关键设备的 设计自主化与制造国产化,完善二代加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的编制,增强应急控制中心应对严重事故的技术手段,加强放射 性源项在环境扩散的分析评估和应急响应方案制定能力,完善严 重事故下安全壳及其它相关厂房氢气控制技术,从事故管理和设 备能力等方面提高我国核电厂严重事故应对能力和安全水平。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三个课题:

课题 1:核电厂全范围严重事故仿真平台研发 研究内容: 在核电厂全范围实时仿真系统中引入严重事故分析模块,研究解决严重事故仿真建模关键技术、一体化仿真管理技术、实时 数据管理技术等难点,建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全范围严重 事故仿真模型、人机界面、数字化严重事故处理规程,实现对严 重事故始发事件、发展进程、系统响应、操纵员干预动作等的模 拟和分析,对严重事故中可能的氢燃氢爆、安全壳超压、放射性 释放、人员受照剂量等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用于严重事故管理导 则、事故处理规程的验证和人员培训,作为应急响应和管理的决 策技术手段。

考核指标:

(1)开发严重事故仿真支撑软件和仿真工具软件;

(2)开发控制室人机界面仿真软件;

(3)开发机组重要设备、工艺系统、仪控系统仿真模型;

(4)开发严重事故下机组响应仿真模型;

(5)完成严重事故仿真技术研究与应急状态模拟开发;

(6)完成严重事故仿真系统的验证与测试技术研究;

(7)完成样机硬件与系统集成。 国拨经费控制额:4120 万元

课题 2:放射性释放源项评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调研国内外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源项估算方法、基于实测数据进行事故源项估算的方法,并进行剖析消化;研究基于工况估 算核事故源项的改进方法以及根据监测剂量估计核事故源项的 技术,开展模拟特定核电站厂址放射性物质传输实验的研究,研 究开发兼顾应急所需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核电站事故放射性释放 源项估算方法,并设计以该方法为内核的软件平台。

考核指标:

(1)完成特定核电站厂址放射性物质传输的模拟实验方案 设计说明书;

(2)完成特定核电厂厂址放射性物质传输模拟实验结果及 数据分析报告;

(3)完成核电厂严重事故源项估算方法研究报告;

(4)完成核电厂事故源项评估平台软件开发及设计文档;

(5)完成核电厂严重事故源项评估方法和平台软件的应用 研究报告。

国拨经费控制额:1060 万元

课题 3:核电厂氢气控制装置研发 研究内容: 通过分离效果实验考察氢复合器催化板单元的复合能力、温度响应、点火行为、抗气溶胶污染性能,考察催化板外壳的散热 能力、自适应控制进气流量设计、出口排放管道的烟囱效应,集 成氢复合器同时提高设备的抗震性能和抗气流载荷冲击性能;通过试验研究氢气浓度监测仪表温度差与氢气浓度的关系,集成氢气浓度监测仪表并开展整机性能试验;通过实验研究安全壳气体 喷放的流体力学特性,在排放管线和烟囱研究排放气体与空气的 混合及氢气分布特性,提出氢气控制措施;通过实验获得严重事 故下燃料厂房的氢气分布特性,验证氢气浓度分布分析软件并为 安全壳及厂房氢气控制装置的布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

(1)完成高效、安全非能动氢复合器研发实验装置设计说 明书、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报告;

(2)完成高效、安全非能动氢复合器样机的硬件与系统集 成;

(3)完成在线、连续氢气浓度监测仪表研发实验装置设计 说明书、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报告;

(4)完成在线、连续氢气浓度监测仪表样机的硬件与系统 集成;

(5)完成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氢气控制技术实验装置设计 说明书、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报告;

(6)完成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氢气控制技术应用总结报告;

(7)完成燃料厂房氢气控制技术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实 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报告;

(8)完成安全壳及厂房氢气控制技术应用总结报告。 国拨经费控制额:382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2012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 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 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Annex 3: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

统研发”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内、外对核安全机制的反思,开始 重视营运核电站在面对核事故时的处置手段与应对极端自然灾 害的能力。引入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持续提高核电站应对 严重事故的能力与安全水平,是核电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 保证。

依据国家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国核电技术进步, 紧密结合核电站安全需求,特设立“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发”项目。突破安全壳热量导出 及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及试验验证技术,掌握非能 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以及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稳态 和瞬态响应特性,验证系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为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 发(实验)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 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 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发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突破安全壳热量导出及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及试验验证技术,掌握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以及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稳态和瞬态特性,验证系 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 术研发奠定基础。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两个课题:

课题 1: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系统设计技术研究,确定适合于先进压水堆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方案及相关详细设计;开展系统安 全分析技术研究,评价系统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系统试 验验证,验证系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考核指标:

(1)确定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总体方案;

(2)在全厂断电或喷淋系统故障相关的事故工况下,实现72 小时安全壳热量的非能动有效导出,确保安全壳的完整性;

(3)通过试验验证,获取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稳态 及瞬态响应特性,验证系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国拨经费控制额:4000 万元。

课题 2: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系统设计技术研究,确定适合于先进压水堆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方案及相关详细设计;开展系统安 全分析技术研究,评价系统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系统试 验验证,验证系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考核指标:

(1)确定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总体方案;

(2)在全厂断电事故下,实现 72 小时堆芯余热的非能动有 效导出,确保堆芯冷却;

(3)通过试验验证,获取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稳态及瞬态响应特性,验证系统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国拨经费控制额:40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2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 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 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附件 4: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新型、高效 LED 照明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依据《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 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十二 五”规划思路》等文件精神,特设立“新型、高效 LED 照明关键 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开展新型图形化衬底材料技 术研究,外延片生产关键装备 MOCVD 制备及外延技术研究,高端 芯片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高效驱动电路和标准化模组研究,并 在家庭、小区及商业办公大楼等领域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和试点应 用。通过以上研究和工程示范,建立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质量 认证体系,推动应用示范方案,促进我国 LED 半导体照明行业健 康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深圳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 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 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新型、高效 LED 照明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展大型 MOCVD 装备、新型图形化衬底、 高端外延芯片及装备等关键技术国产化,驱动电路及标准化模组 研制和生产、系统集成与示范工程建设,打通制约 LED 产业发展 的瓶颈,提高 LED 产业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依赖,降低产品成本,推进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有力贡献。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四个课题:

课题 1: 大型 MOCVD 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瞄准量产 MOCVD 成套设备开展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攻 克 MOCVD 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 GaN 基材料的单反应室 MOCVD 装备或多反应室串联式 MOCVD 设备,开展外延材料验证研究,实 现工业化生产应用。

考核指标:

(1)研制开发一次生长 45 片以上 2 英寸 MOCVD 的成套设备;

(2)设备温度控制范围 100~1200℃,温度稳定性<±2℃;压力控制范围 100-760Torr 连续可调,控制精度 1Torr;

(3)制备 GaN 外延材料,晶体质量 XRD 半峰宽优于 260arcsec,背景载流子浓度小于 5×1016cm-3 ,迁移率≥ 200 cm-2/v.s;2 英寸外延膜的厚度均匀性和重复性优于 5%,蓝光波长(460nm)2 英寸片内标准偏差小于 2nm,片间标准偏差≤5nm; P 型参杂背景载流子浓度达到 5×1017cm-3 ;

(4)申请发明专利 2 项以上。 国拨经费控制额:200 万元。

课题 2: 新型图形化衬底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发蓝宝石衬底的刻蚀技术,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产业化技术,开发纳米级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制备技术;研发 GaN 基衬底材 料,开发新型图形化衬底。

考核指标:

(1)开发出适合于 LED 外延工艺的图形化衬底,图形结构周期≤3 微米,片内图形高度、底径均匀性≤5%,间距均匀性≤10%;实现产业化,每月产能达到十万片以上;

(2)开发出纳米级图形化蓝宝石衬底;

(3)开发出图形化 GaN 基衬底材料,图形周期≤5 微米, 图形深度≥1.5 微米;

(4)申请发明专利 3 项以上。 国拨经费控制额:500 万元。

课题 3: 基于垂直结构的高亮度大功率 LED 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采用自然粗化、表面粗化、反射层、图形化等技术优化外延制程;采用激光剥离、共晶键合、全方位反射器等技术制备垂直 结构芯片;研究提高芯片光萃取效率技术;开发垂直结构芯片制 程关键工艺设备,实现外延和芯片技术路线突破。

考核指标:

(1)开发出高亮度大功率的垂直结构芯片,芯片工作电流 在 350mA-1000mA;反向漏电在-5V 时控制在 10-7A 以下,芯片光 萃取效率提高 30%以上;

(2)封装后白光 LED 在 350mA 驱动电流下光效≥130 lm/W;

(3)开发或改进不少于一项垂直结构芯片制程关键设备, 满足生产线量产要求;

(4)实现垂直结构大功率芯片每月产能 30kk 以上;

(5)申请发明专利 3 项以上。 国拨经费控制额:500 万元。

课题 4: 基于高效驱动电路和标准化模组的 LED 照明产品研 发及示范

 

研究内容:

(1)高效率高可靠性电源驱动研究。研究新的恒流驱动技 术、优化电路设计和发展散热增强技术,实现小体积、高安全性、 低成本、高效率,以及电源的超长寿命和高可靠性。解决在电源 开路后,可自动恢复并不烧坏其他的器件的技术问题;

(2)标准化光源模组及接口研究。定义通用且具可互换的 LED 光源模组及接口,包含 LED 封装(组件)或 LED 模块、LED 驱动器以及光学、热学、机械和电气组件的整体组合;建立 LED 光源模块接口规范与检验方法;研制高出光效率、高可靠性的 LED 照明产品;

(3)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建设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公 共照明、家庭照明、商住小区及办公楼照明示范工程;

(4)整合整个项目的研究和产业化成果,开发高国产化率 的 LED 产品。

考核指标:

(1)开发出 5 款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ED 照明产品, 实现 LED 功能性照明灯具的整体发光效率大于 110 lm/W;驱动 电路效率大于 88%,总谐波失真(THD)低于 10%;产品符合 CE、 UL 等安规标准;

(2)开发出通用、具可互换的、满足上述灯具应用指标的 标准化 LED 光源模组,并定义其接口规范及检测方法;

(3)示范应用 LED 室内外照明产品 2 万盏以上,完成若干 国家级示范工程建设;

(4)申请发明专利 2 项以上,研制 LED 光源模组行业标准1 项。

国拨经费控制额:8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2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 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 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附件 5: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发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 指南说明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能源短缺以及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理想的可 再生能源,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我国太阳能 资源丰富,全国总面积 2/3 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 2000 小时, 理论储量达每年 1.7 万亿吨标准煤,具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良好 条件。

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系统是太阳能热发电与传统热 力发电相结合的混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降低太阳能热发电 的投资,克服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问题,降低运行维护 费用,提高发电效率,同时也为我国燃煤电站的节能减排开辟新 方向,是进一步实现燃煤电站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菲涅尔式直 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系统维护 方便、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推进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自 主研发及工程示范,特设立“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使我国具备设计、 制造大规模、低成本、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装备的能力,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占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国际制高点,提升我国在 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产业竞争力。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国家能源煤清洁低碳发电技 术研发(实验)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 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 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提高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建成 MW 级 的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示范工程,形成太阳能热发 电示范和试验基地,奠定建设大规模商业化运行太阳能热发电站 的技术基础,掌握一批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三个课题:

课题 1:MW 级 450℃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应用示范研究内容: 开发适宜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装备并进行工程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发低成本菲涅尔式反 射镜支架、高精度反射镜调节装置及聚光效果检测设备;研究高 效可靠的太阳能直接蒸汽集热技术及大规模太阳能反射镜场阵 列的优化设计方法;研制太阳能储热系统与装置,开展储热规模 的经济性分析;建设 MW 级带储热的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 混合发电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

(1) 完成 MW 级带储热的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示范工程建设;

(2) 示范工程光电转换效率:16~18%,集热场出口蒸汽温 度:450~500℃,蒸汽压力≥4MPa;

(3) 示范工程储热时间≥1h;

(4) 规模化建造成本≤1.5 万元/kW。 国拨经费控制额:1200 万元

课题 2: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电厂运行控制技术及 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开发适用于菲涅尔式反射镜场的高精度自动太阳跟踪控制

系统;研究太阳能集热场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和 MW 级菲涅尔式 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50MW 太 阳能热发电系统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

(1) 开发菲涅尔式反射镜场自动跟踪系统,跟踪误差≤0.1°;

(2) 建立集热系统性能测试标准及检测实验平台;

(3) 完成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控制系统的 示范运行;

(4) 完成 50MW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控制系统方案。 国拨经费控制额:500 万元

课题 3: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系统设计优化 与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建立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系统的通用模型,优化菲涅

尔式集热系统的设计;研究 MW 级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 合热发电示范工程的热力系统设计方案;研究太阳能热发电站的 选址方法,分析冷却水、环境条件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混合电站性能试验及节能效果的评价规范;完成 50MW 太阳能热发电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考核指标

(1) 建立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系统的通用模型,开发 太阳能混合热发电设计优化平台;

(2) 完成 MW 级菲涅尔式直接蒸汽太阳能混合热发电示范 工程的热力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应用示范;

(3) 掌握太阳能热发电站的选址方法,制定混合电站性能试 验及节能效果评价规范;

(4) 形成 50MW 太阳能热发电热力系统优化设计工艺包。 国拨经费控制额:3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 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 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 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附件 6: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是新一代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具有效 率高、环保性能优等特点,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洁 净煤发电技术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 (IGFC)发电技术把煤气化、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进行了 集成优化,可实现煤的高效利用。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及工程示 范对我国能源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进步, 特设立“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 通过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核心 设备研制、以及整体系统的示范和运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 技术应用。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国家能源煤清洁低碳发电 技术研发(实验)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 单位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 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 IGFC 系统设计、煤气化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结合示范系统的运行,掌握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推动相关 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两个课题:

课题 1: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设计 开展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研究,建立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数值计算模型,确定系统设计方 案;针对燃料电池对燃料品质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制氢工艺流 程,确定优化的制氢系统技术方案;开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 究,设计 50kW 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考核指标:

(1)建立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模 型能够模拟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流程,并进行系统的 平衡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系统试验结果误差小于 5%;

(2)完成适合燃料电池的煤气化制氢方案设计,设计深度 达到工艺包水平;

(3)完成 50kW 燃料电池系统方案设计,包括电池堆及辅 助系统的布置方案,设计深度达到工艺包水平;

(4)完成 50kW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设计,系统 效率大于 50%。

国拨经费控制额:300 万元

课题 2: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制及示范 开展大功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研制 50kW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制配套煤气化制氢系统,为燃料电池提供燃料供应;开展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启动与烧结技术研究,利用煤气燃烧热启动升温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依 托华能天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示范整体煤气化燃料电 池发电技术。

考核指标:

(1)研制 50kW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系统发电 效率大于 40%,功率密度大于 80mW/cm2;

(2)研制与 50kW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装置配套的煤 气化制氢装置,产生富氢气体中氢气含量高于 75%,硫含量低 于 5ppm;

(3)研制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升温启动装置,电池堆启动 温升程序可调;

(4)实现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全系统示范运 行,连续运行 500 小时。

国拨经费控制额:16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 请书》、《课题概算书》。
  2.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 托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 题申报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 作单位不能超过 5 家。
  3.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 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 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 不低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 年 8 月 31 日(星 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1. 7.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 定的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 门),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附件 7: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随着产量增加,褐煤的高效、清洁利用 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蒙东和云贵褐煤基地的开 发,但如仅限于外运后直接燃烧发电,不仅降低运输综合能效, 且褐煤中优质挥发份得不到有效利用,无法提升褐煤的整体价 值。因此,开展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十分必 要。

褐煤低温热解技术将性能差、用途窄的褐煤转化成用途广、 洁净环保、附加值更高的能源产品,同时,能够回收褐煤中的水, 使褐煤利用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褐煤利用未来 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应用前景广阔。

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国褐煤提质技术进步,特 设立“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围绕褐 煤提质和设备制造技术展开研究,通过示范项目建设,突破一批 关键技术方法和设备制造技术。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国电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 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 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褐煤提质技术和设备制造研究及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中试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重点突破褐煤提质关键技术和国产设备配套;建立褐煤提质技术综 合能效评价体系;在保证达到国家推荐的能效前提下,使褐煤提 质(热解)技术及设备朝着高效、大型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 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四个课题:

课题 1:褐煤中水的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对从褐煤中分离出来水的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加热褐煤到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蒸发出来的水进行分析研究。

(2)回收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对从褐煤中分离出来的携带杂质、甚至挥发份等物质的水进

行处理方案研究。

(3)水的回收工艺研究; 研究气态分离水凝结方案,建设中试平台并进行验证。 考核指标:

(1)掌握褐煤蒸发水的最佳温度条件,保证褐煤在进入低 温热解工艺前水份≤10%。同时,保证从褐煤蒸发出来的水通过 低成本处理后重复利用;

(2)对回收水的再利用提出处理方案;

(3)论证水蒸汽回收方案,提出能够安全、长周期、稳定 运行、大型化和工程化水蒸汽回收方案,考虑全厂热能综合平衡 利用。

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 万元

课题 2:褐煤低温热解工艺研究及工程示范建设

 

研究内容:

(1)低温热解工艺年处理褐煤 1 万吨中试平台建设; 通过中试平台进行热解工艺参数、产品产量性质研究,为示范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撑,并为低温热解用户提供试验数据。

(2)低温热解工艺年处理褐煤 50万吨示范项目建设; 通过工业示范项目,验证低温热解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和先进性。

考核指标:

(1)确定褐煤低温热解提质工艺优化运行参数; 工艺达到如下指标: a、煤焦油产率达到或超过铝甑法热解(干馏)含油率的 80%; b、煤气低位热值大于13.4MJ/Nm3(3200kcal/Nm3); c、低温热解半焦的低位热值(干基)较原煤低位热值(干基)提高 20%以上。

(2)研发出低温热解提质关键设备;

(3)综合能效超过国家示范工程规定的条件;

(4)研究开发单系列年处理褐煤 100 万吨低温热解工艺包;

(5)提出褐煤热解工艺行业标准。 国拨经费控制额:1500 万元

课题 3:褐煤低温热解半焦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1)低温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研究;

(2)低温热解半焦成型特性研究;

(3)低温热解半焦运输方案研究;

(4)低温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研究;

考核指标:

(1)确定半焦的燃烧及结焦特性,为锅炉设计提供依据;

(2)掌握半焦的研磨特性,为制粉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3)了解半焦自燃及爆炸特性,为半焦安全储运提供依据;

(4)为半焦短途和长途运输提供建设性意见;

(5)为半焦气化提供依据,并提出优选气化炉型;

(6)确定低温热解半焦有粘结剂成型特性,低温热解半焦 与褐煤、生物质混合成型特性,掌握低温热解半焦成型技术。

国拨经费控制额:500 万元

课题 4:褐煤低温热解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1)褐煤低温热解废水预处理及资源回收技术与设备研发;

  1. 热解废水高效除油技术及破乳化剂研发;
  2. 高效的酚回收技术、药剂及设备研发。

(2)高效、低能耗、能稳定运行的生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3)深度处理技术与再生回用技术与设备研究;

(4)褐煤低温热解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成套处理工艺研究 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

(1)提出褐煤低温热解废水与资源回收利用成套技术工艺 一套,编制褐煤低温热解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导则;

(2)预处理系统油回收率达 98%,进入生化系统废水含油≤30mg/L;

(3)酚回收率大于 95%以上;

(4)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后废水达到回用标准;

(5)褐煤低温热解废水再生回用率指标定为大于 75%;

 

(6)建设与褐煤低温热解配套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工程。 国拨经费控制额:7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 1. 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 书》、《课题概算书》。
  2. 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 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 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 能超过 5 家。
  3.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 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 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 有不良信用记录。

  1. 5. 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 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 1:1,否则不予受理。
  2. 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12年8月 31 日(星期五)17 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 7 本和 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3. 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 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雷祥 孙嘉弥 联系电话:13810551185 010-68505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编:100824

 

附件8: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能源和环境作为当今全球重大议题,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生物质能在全球一次性能源利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目前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中生物燃料是目前替代交通运输燃料最具前景和潜力及可行性的可再生能源,凸显其战略意义和作用,特别是纤维素燃料乙醇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成为各国研发的重点。

生物质醇电联产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推进我国纤维素乙醇及生物质醇电联产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工程示范,特设立“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使我国具备生产纤维素乙醇及进行醇电联产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领非粮液体燃料生产技术国际制高点,为我国生物质能应用与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委托“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两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生物质醇电联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生物质醇电联产技术联盟,建成生物质醇电联产示范基地,拥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

 

3、项目的课题设置

本项目下设三个课题:

课题1:生物质醇电联产原料收储运关键设备研制研究内容:开展工业级非粮生物质原料醇电联产的原料收集研究,优化原料工业化应用模式。研究开发非粮生物质原料规模化收集、储存、运输的成套技术装备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配套30万吨/年生物质原料应用规模的醇电联产原料预处理成套工艺和装备;建设30万吨/年生物质原料规模化收集、储存、运输示范基地。

考核指标:

(1)完成生物质醇电联产的非粮生物质原料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

(2)30万吨/年生物质原料物流体系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

(3)工业化生物质原料收获应用成套装备研究与示范;

(4)制定相关标准草案2项。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

课题2: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对纤维素乙醇生产中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优化,确定纤维素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和模式,并建设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乙醇的各个工艺环节(预处理,酶法水解、共发酵,木质素的分离干燥及污水处理等)及关键设备,重点研究酶法水解技术及反应器、发酵技术及反应器、木质素的分离技术和设备、木质素干燥工艺及加工应用设备以及纤维素乙醇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考核指标:

(1)年产纤维素乙醇3万吨;

(2)六碳糖转化率80-90%,五碳糖转化率80-85%;

(3)发酵乙醇浓度﹥6%(W/W);

(4)生产每吨乙醇,生物质原料消耗在5.5吨以下;

(5)生物质原料的高效、无污染、连续预处理设备研究与应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收率≥90%;

(6)申请专利2项。国拨经费控制额:900万元

课题3:生物质醇电联产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醇电联产耦合关键技术相关装备技术研究开发,建设万吨级纤维素乙醇及30MW高效生物质直燃发电联产项目示范工程,使纤维素乙醇生产和生物质发电联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实现生物质原料梯级增值利用,减少浪费与污染,降低纤维素乙醇生产能量和物质应用和生物质电厂燃料的综合成本。

开展纤维素乙醇与生物质发电项目联产的综合能量效率分析,建立醇电联产项目的热网络和物质网络集成体系以及热质耦合体系。研究醇电联产示范系统的物质迁移规律、能耗分布特性和变工况运行特性,完善全系统的集成和控制;开展示范工程的改进与完善,获得醇电联产系统的全工况运行数据,形成基于全工况最佳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研究,实现物质应用和能量产出优化的醇电联产示范工程。

突破纤维素乙醇废水与生物质电厂废水处理关键技术,以及废水处理后回用关键技术。对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后木质素理化性质研究。

考核指标:

(1)完成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生产与30MW生物质发电联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工程建设;

(2)生物质直燃电厂发电效率大于等于30%,锅炉热效率大于等于90%;

(3)完成非粮醇电联产项目能量利用效率的评价体系建设;

(4)完成非粮醇电联产项目全生命周期排放和物质能量平衡的研究评价;

(5)完善生物质电厂和乙醇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整合以及全产业链的运行管理模式建设。

国拨经费控制额:1300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请书》、《课题概算书》。

2.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能超过5家。

3.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5.申请单位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额不得高于申报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1:1,否则不予受理。

6.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17时。课题申请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材料7本和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7.课题评审论证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统一组织评审确定的课题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部门),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李晨雷祥孙嘉弥联系电话:13810551185010-68505646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邮编:100824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RedditShare on LinkedInEmail this to someonePrint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