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translations on this site are unofficial and provided for reference purpose only.

To view translations, select English under Step 1 (at the right of the screen). Not every item is (fully) translated. If you’re still seeing Chinese, you can use machine translation, under Step 2, to make sense of the rest.

Want to help translate? Switch to English under Step 1, and check ‘edit translation’ (more explanation in the FAQ). Even if you translate just a few lines, this is still very much appreciated! Remember to log in if you would like to be credited for your effort. If you’re unsure where to start translating, please see the list of Most wanted translations.

Beijing control center: gas network may suffer from low pressure and disruption of suppl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Published on: January 28, 2014

截至2013年底,天然气管网共有管道42条,里程3.51万公里,站场463座,阀室1337座,压气站72座,用户491个,累计建成国内外5大资源走向,7座储气库群、3座LNG接收站。

 “我的老板是百姓”

在新疆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一个女孩子,在这里工作一年多。即将到来的春节,她仍将在这里度过。面对朋友们的质疑,她解释说:“我的老板是百姓。”

在她身边的管线里流动着的天然气,是大半个中国城乡居民度过这个寒冬必不可少的能源。这个女孩子,名叫李瑞红。

遍布全国各地,上万里天然气管道和与之相关的加气站、加压站等各个节点,将像李瑞红一样的数万员工和4亿多中国人的生活牢牢捆绑在一起。李瑞红们,来自于天然气供气一线的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

从2013年11月15日开始,我国北方全面进入冬季供暖期,天然气供应由此进入全年最紧张的阶段。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作为中国天然气市场供应的三大力量,为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无数员工默默奉献在天然气生产和运输的第一线,无论风雪、严寒,舍弃佳节、欢聚。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万里气源行·千家万户暖——“保供一线的冬天故事”》。本报派出十多位记者将深入一线,为您讲述天然气保供企业、员工如何齐心协力,为城市、为居民送去温暖的故事。

1月23日下午4点,一辆915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终点站东直门。一个月前,它刚刚完成了“油改气”工作。连续的雾霾迫使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各省市加快了“油改气”、“煤改气”的步伐,很多车辆和这辆915路公交车一样,改为以天然气为主燃料。

同样是出于环保原因,在这个冬季,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原来供暖用的煤锅炉,改为天然气锅炉。

乘客符小薇从到站的915路车上拖下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走向东直门地铁站。在她身后不远处,便是中石油大厦。同一时间,大厦19层的油气调控中心里,十几位油气调度工作人员正在屏幕和电话前紧张地监控和协调着全国天然气的供应。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符小薇能否顺利搭乘915路公交车完成出行,也关系着她回到家中,能否有足够的室温度过这个冬天。

由于“油改气”、“煤改气”的加快,陡增的天然气需求,使得几年前冬季就已经开始出现的“气荒”,有蔓延加剧的趋势。3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达220亿立方米。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满足和符小薇一样全国几亿百姓的日常生活,油气调控中心承担的压力可以想象。

压力总是让人很清醒

就在符小薇走下915路公交车不久,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主控室第一排的正中间,陕京天然气管道调度员陈叶霏紧皱的眉头总算舒展开了。1个小时前,调控中心响起了刺耳的提示警报,陈叶霏监控的管道运行数据出现了异常,屏幕上的曲线显示陕京管道北京门站有一个阀室压力急剧上升。

陕京管道系统是向北京供气的最重要通道,出现异常情况的门站承担着北京市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供应。马上就要到北京市用气晚高峰了,调控中心迅速协调调配了预留气量,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分公司工作人员也已经赶到现场进行排查。最终在晚高峰到来前,屏幕上的压力曲线逐渐平缓下来,数据恢复了正常。

“有惊无险,有惊无险……”陈叶霏长舒一口气后,打开了另一个监控页面。他需要跟踪监控早上下达的调度命令的执行情况。“唐山LNG从1000万立方米下调至600万立方米”、“华北储蓄库从220万立方米下调至110万立方米”、“西二线转供增加600万立方米”……一句句调度命令,让这个80后小伙子在调度台前表现出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

陈叶霏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已经工作了六个年头。“第一次来到这个调度室,就已经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陈叶霏一直能够感受到“责任”背后的压力,“责任感听起来很虚,但在这儿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在陈叶霏面前一共有8组屏幕,白班11个小时,夜班13个小时,他需要时时刻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曲线。陈叶霏说,上大学时他并不怎么喜欢油气储运这个专业,看见数据就走神。但工作后一直能保持清醒,是因为始终能感到压力,“就刚才那种异常情况,要是不清醒,没有及时发现排查,后果想都不敢想。”

“幸福”来得太突然

今年冬季,全国多地气温持续偏高,北京度过了十年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天气比较好,我们供应华北地区的压力比去年要小一些。”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气温比同期偏高,供暖压力减小,北京市近日每天用气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500万立方米,相比于之前的预测,管网供应的每天用气量大约减少了650万立方米。

“‘幸福’来得太突然。”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值班调度长张子涛说,“谁也没想到今年冬天这么暖和,毕竟往年华北地区是用气缺口最大的区域,而今年明显好转。但暖冬也有暖冬的烦恼。气荒的时候,我们要保的是用气安全,老百姓不能没气用;气多的时候,我们要保的是运行安全,管网不能出问题。”

目前,由于北京市实际用气量低于原计划,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压力都保持在高位,增大了管道超压、泄漏和爆炸的安全风险。油气调控中心加强了监控力度,并不断根据预测情况调整调控计划,确保管网平衡和安全。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调度一处党总支书记范莉介绍说,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很快,但管网调峰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国外的管道调峰量大约在10%至15%,而我国的管道调峰量还不到3%,从而导致天然气管网供应将随用户波动而波动,难以维持稳定运行状态。

保供不因暖冬而“降温”

尽管这个冬天比去年暖和,但保障天然气供应工作并没有因此而降温,工作依旧紧张。这个调控中心负责中石油天然气市场70%供应任务的生产调度,根据预测,今冬高峰月,天然气供应缺口仍高达每天1亿立方米。为弥补供应缺口,中石油进一步增大了从国际市场的LNG现货采购量,国内各油气田也都开足马力全负荷生产,并提前协调关闭及减供了电厂、工业等可中断用户,保障了城市居民及公服行业用气。

其中,因全国雾霾整治及城市发展需要,乌鲁木齐、天津、河北、山西、兰州、西宁及华东、华南地区去年以来大力实施煤改气、油改气等措施,用气需求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上升。而实际数据也显示,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今冬每天供应的天然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5000万立方米。在2013年12月下旬,即使提前做了准备,天然气管网仍然受寒流来临而不得不动用管网的管存量供气,天然气管存量一度以每天2000万立方米的速度下跌,12月28日管道存量已逼近安全下限。

“保障天然气供应工作要打提前量,目前而言天气是比较好,但冬天还没结束,近期还可能出现‘倒春寒’,情况随时在变化,脑子里的弦还不能松。”张子涛说。今年,他将带领着本班组的11名调度员在调度室里度过除夕。“我早就习惯了。不过这里80后、90后年轻人居多,家都在外地,还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更不容易。”

临近下午6点,晚班调度员先后来到调度室,与各调度台的调度员交接换班,简单的寒暄问候给紧张而忙碌的调度室里增添了些许轻松的气氛。

宋子纯从调度台上走下来,疲惫而满足,一束马尾让她在这个调度室里显得很特殊,“这里女生不多,但都是‘女汉子’。”宋子纯自己评价说。聊起915路公交车,她显得很兴奋,“我家就住在望京,915正好经过,我要去体验一下!”暮色中,宋子纯登上915路公交车,很快消失在东直门拥挤的车流中。在这辆由她经手辗转加上气的公交车上,或许她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记者 北梦原
 
Original title: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保供不因暖冬而“减压”
Links: Original CN (url).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RedditShare on LinkedInEmail this to someonePrint this page